大會前言
2025年台北大會核心主題:家鄉守護 跨域共學
ふるさとを守り、越境しながらつながる学び
文化資產價值是大眾共享,跨越國境、共同學習為本次大會核心主題。
文化是活的,不斷與當代的我們互動,
分享越多,我們彼此越來越富足且多元,
分享越多,不同國境的人們更能相互理解,
分享越多,我們更能團結一致,投入文化保存與傳承。
台灣島,是一個富含故事的島嶼,我們的島民,異常的包容且願意擁抱來自海洋的溫柔,堅定的在太平洋上隨著歷史與時局的更迭,走出自己的格局,這也是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夥伴們38年來投身文化資產保存與教育的最大信念。
信念讓我們深知文化保存路上並不孤單。在台灣,我們走入社區與聚落,保留下一處又一處先民胼手胝足的證據,也透過國際參與第一線實務工作,走訪馬來西亞、印尼、日本與泛太平洋各地,牽起歷史緣分,並持續地參與日本各地的文化保存行動,把台灣島、東亞與東南亞等地方的文化鏈結描繪出清晰的輪廓,搭建學習與交流的平台。
我們每年都持續參與的全國町並保存連盟大會,是由一個堅強且有溫度的民間組織每年舉辦,透過各地方由下而上的力量與強大的文化共識,持續促成日本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保存,且與政府共同研議法令與制度,讓國家發展與文化保存可以協力並進。
2024年是日本全國町並保存連盟成立50周年,那年的大會上決定2025年的秋天,將首次舉辦海外連盟大會,預計將會有100多位來自日本的民間夥伴會共襄盛舉。地點就在台灣台北。同時,我們陸續邀請了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澳門等地文化保存工作者一同來台與會。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將承擔起這個歷史任務,迎來各地的文化資產保存工作者,讓大家齊聚一堂。
這場大會,不只是町並保存連盟的大會,
更是亞洲地區的大會、文化傳承的大會。
讓文化資產保存工作有更多元的文化刺激與未來面貌,持續邀請泛太平洋地區的文化資產與文化保存重要推手與不同世代的實務工作者們共同參與。讓島嶼的交流不再受地域、語言、年齡與政治的限制,共同羈絆,共同創造,共同編織,讓文化與歷史的輪廓再次打破疆界,讓我們的歷史不只是我們的歷史。

台北大會主視覺 |
•靈感來源:吉田初三郎〈 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北市鳥瞰圖 〉 •主視覺設計:羅文岑 林建志 •地圖考證: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
Communities and places in Asia have faced more challenges to prolong it’s culture and memories, while some have already been swiped out by disasters or industrialization, some may have been preserved not catching on to modernization process. Taiwan, is where all kinds of examples assembles.
The Japanese Association for Machinami Con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JAMCR) is an NGO that continues to create consensus from the bottom-up, to influence the conservation policies of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o that culture preservation can collaborate and progress with national development. After interacting and learning from JAMCR for over two decades, on the eve of celebrating its 50th anniversary, the Association decided that their next annual conference will take place in Taiwan. This meeting will not only be a meeting for the Japanese community enthusiasts, it shall be a meeting for all Asians, and it shall not bear the barrier of border, language, politics and age. We can open the door to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crossing-over without limits!
Taiwan is an island full of stories, and its people are extremely tolerant whether they were facing historical turmoil or changing of governance, the people are determined to build their own games, which resulted in a very distinct way of living. Across Asia, we realize that the same resilience is happening over and over again throughout Asia, and communities that have clearly learned from each other when they have the chance to meet.
主辦單位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樂山文教基金會」,由丘如華女士擔任執行長,推動各項文化教育工作,在解嚴後一個月發動「我愛迪化街」保存運動,是台灣少數關注都市保存與家鄉守護教育的非政府組織。
2004年6月,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以非營利社會團體(NPO)的角色成立,透過多邊的國際交流,促進歷史資源以及空間環境之永續經營。除了提升、豐富國人文化生活之內涵及場域,藉此強化地方魅力與經濟活力,更推廣國際間的參與、資訊交流及互助支援。在兼顧理念與實務的原則下,學會秉持開放的態度,在行政面、計劃面、與執行面整合歷史保育、都市開發、文化發展等議題,研展多元化的管道、方法與合作型態,以推動、實踐各項工作。
文化資產保存研究 | 提倡具前瞻性的歷史保育理念及方法,進行文化資產研究、活化與再利用。 |
政策推動與規劃 | 作為政府、民間的橋樑,協助政策擬定、倡議與推動。 |
國際交流 | 開拓台灣與國際NPO、NGO接軌的平台與網路。 |
民眾參與 | 與民眾共同討論文化觀光與地方產業再生的相關策略、執行機制。 |
歷史空間經營與教育推廣 | 資源經營及管理相關課程與教材的研發、人才培訓及公民教育。 |
學會成立後積極與亞洲各地方保存團體建立友好的互動關係,形成相互交流、支援的國際網絡,其中,又特別與日本保存團體建立雄厚的友誼。1991年,丘女士與多位亞太地區保存界友人倡議成立跨國界的保存交流團體,透過在馬來西亞檳城成立的AWPNUC,結識了西村幸夫教授。隔年,西村教授便引介丘女士參加日本全國町並保存聯盟在九州舉辦的年度大會 – 吉井大會。
從此,幾乎每一年都參加,或攜台灣相關工作者共同出席,或應邀發表台灣保存近況,廿年來絕少缺席。由於積極參與町並大會以及與日本各地聚落保存單位互動,丘女士引進許多在日本各地觀察的結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聚落保存的觀念。台灣的文化資產保存法長年以獨棟建築的觀念指定古蹟,卻忽略了集體性的重要以及所衍伸出來的產業與生活圈。另一項很重要的觀念便是地方社區由下而上的民眾參與精神。
本會亦促成西村幸夫教授著作「故鄉魅力俱樂部」與「打造觀光城鄉」在台出版,積極向台灣各地方社區介紹這些具有魅力的日本社區案例,成為國內社區參考學習的典範。其中,古川經驗更是廣為人知,不僅拍攝成影片,更編寫為台灣國小的課文,讓學生從小學習愛護環境守護家鄉的精神。
與町並聯盟各地的好朋友長期的交流,也促進台灣在1999年921地震重創後,日方協助集集火車站重建工作、透過影片交流協助災區民眾心靈與家園重建的工作。當時正遭遇風災的日本,在「第22屆全國町並保存聯盟臼杵大會」上,首次邀請丘秘書長演講「台灣921集集大地震後的文化資產保存現況與未來」;現場發起募款活動,並在會議中提出決議文,傾力協助台灣歷史建築的重建工作。而此次難能可貴的交流,更促成往後2004南亞大海嘯與2011東日本大地震等災難之後,我們共同跨國界相互援助,延續震災災後復原經驗。
學會持續與無數國內外民間組織共同建立相互支援合作的經驗,是一段辛勤踏遍海內外卻也成果豐美的歷程,學會所積極建立的國際交流經驗與基礎,更獲選成為2005年愛知世界博覽會台灣唯一的夥伴團體,2013年則促成台灣平溪線與日本江之電鐵路觀光合作結盟,並成為2013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福武學校亞洲藝術平台」臺灣策展代表團體。 學會2004年成立至今,秉持以往的理念,繼續投入更具前瞻性工作,保護環境,保存文化資產,經營歷史資源,教育下一代並守護家鄉!
本次大會由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組成跨領域執行委員會如下:
榮譽執行委員長 | 王榮文│遠流出版社社長、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執行委員長 | 丘如華│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 |
學術委員長 | 郭瓊瑩│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名譽理事長 |
執行委員 | 陳啓仁│國立高雄大學校長 |
執行委員 | 三文字昌也│合同會社「流動商店」創辦人、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科都市工學專攻特任研究員 |
執行委員 | 于國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
執行委員 | 王新衡│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副教授 |
執行委員 | 江明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 |
執行委員 | 呂耀中│逢甲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建築研究設計中心主任 |
執行委員 | 李正芳│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顧問 |
執行委員 | 李東明│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理事長 |
執行委員 | 林 璞│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藝文總監 |
執行委員 | 林 鍫│國產建材實業建設總處總經理 |
執行委員 | 林美吟│金門大學建築系教授 |
執行委員 | 林書豪│星濱山共創工作室負責人 |
執行委員 | 林崇傑│財團法人臺灣古蹟與歷史建築保存基金會執行長 |
執行委員 | 侯志仁│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
執行委員 | 栖來光(栖来ひかり)│作家、台灣協會台灣聯絡所長 |
執行委員 | 堀込憲二│中原大學建築系退休教授 |
執行委員 | 連振佑│朝陽科技大學景觀及都市設計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
執行委員 | 郭中端│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
執行委員 | 陳玉秀│交通部觀光署署長 |
執行委員 | 陳彥良│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禾拓規劃設計顧問公司協理 |
執行委員 | 陳盈潔│台灣永續旅行協會理事長 |
執行委員 | 陳國偉│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常務理事 |
執行委員 | 黃士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學系副教授 |
執行委員 | 楊玉如│台灣社造聯盟理事長 |
執行委員 | 葉意雯│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兼任講師 |
執行委員 | 袁子賢│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
執行委員 | 渡邊義孝│日本一級建築士 |
執行委員 | 龔卓軍│臺南市美術館館長 |
合辦單位 全国町並み保存連盟
全國町並保存聯盟是於1974年4月,由「今井町を保存する会」(奈良縣橿原市)、「妻籠を愛する会」(長野縣南木曽町)、「有松まちづくりの会」(愛知縣名古屋市)這三個居民組織所組成的團體。本聯盟以「町並是大家的」(町並みはみんなのもの)為口號,致力於「保存故鄉的町並,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自創立以來持續推動相關活動,並於2003年獲認證為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目前本聯盟共有66個團體會員與145位個人會員參與。在各界的支持下,本聯盟已邁入第50週年。
作為主要活動之一的「町並大會(全國町並ゼミ)」,由各加盟團體輪流主辦。1978年,第1回全國町並ゼミ於愛知縣名古屋市的有松(ありまつ)與足助町(あすけ)(今為豐田市)舉行。這兩個地區如今已被選定為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而像這樣因舉辦全國町並ゼミ而掀起歷史街區營造風潮的地區,至今已有許多。2023年的舉辦地——北海道小樽市,曾在小樽運河保存運動進行中的1980年舉辦第3回,並在成為觀光名地的2001年舉辦第24回,現今也正在推動「歷史風貌維持與提升計畫」(歴史的風致維持向上計画) 的認證工作。2024年的大會則是繼1982年與1998年之後,第3次於東京舉行,在東京都墨田區京島舉行,以構成歷史性町並的「長屋」為主題。
官方網站:https://www.machinami.org
主要幹部名單
理事長 | 福川裕一(千葉大学名誉教授) |
副理事長 | 殿塚 治(栃木蔵街暖簾会) 斎藤行雄(臼杵のんき屋) 北島 力(八女福島町並み保存会) |
常任理事 |
海野 伸(NPO法人盛岡まち並み塾) 大倉 宏(新潟まち遺産の会) 高橋 徹(NPO法人伊勢河崎まちづくり衆) 中村泰典(NPO法人倉敷町家トラスト) 西村幸夫(個人会員・國學院大学教授) |
事務局長 | 山本玲子 |
全國町並保存聯盟事務局
電話:03-6240-0321/電子郵件:matinami@pop02.odn.ne.jp
地址:〒112-0002 東京都文京區小石川5丁目3番4號 La Verriere文京6樓
(株式會社 町づくりカンパニー・シープネットワーク內)